Search

「#家」該是什麼樣貌?#倫敦家屋博物館「待在家中」計畫,重新探索家的意義

位於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「#家」該是什麼樣貌?#倫敦家屋博物館「待在家中」計畫,重新探索家的意義

位於英國東倫敦霍克斯頓(Hoxton)的「家屋博物館」(The Museum of the Home)於2021年6月重新對外開放。經過三年的整頓,博物館以發現、揭示和重新思考「家」的意義為使命,打開了擁有300年歷史的建築和花園,並為博物館的藏品增加了80%以上的展覽空間。其中,個人的家居經驗成為博物館新展覽的核心,探索過去到現代人們的生活方式,以及對「家」概念的思考轉變。

「家」不僅是一場所,更是包含生命經驗與人類意識的容器──我們在家屋中,家屋也在我們之內,家的概念跟隨人類對空間的認同而有所改變。家屋博物館在去年推出的「待在家中」(Stay Home)計畫便呼應了全球疫情大流行下,人們對家的想像與轉變。這項計畫首發於2020年春季,當時英國正飽受第一波疫情大流行,博物館邀請大眾分享封城期間的家居生活。這項快速回應蒐藏(rapid response collecting)所蒐集來的故事雜揉淚水與歡笑,記錄了大流行時代下,所謂「家」的意義的微妙變化。博物館更在今年一月向藝術家公開徵件,回應「待在家中」計畫的藝術作品將於秋季展示於博物館。

綜觀過去這一年,我們許多人的家都變成了結合工作、教育、娛樂等所有生活形態的場域,家屋博物館的重新開張恰巧落在人們對家最依存又衝突的時刻,對你來說「家」又代表著什麼呢?

閱讀全文見內: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